歐巴馬 3 月初警告,減支措施將對經濟造成漣漪效應,衝擊就業,但強調不會出現大規模的金融危機。但真的是毋需擔心嗎?


曾為《紐時》、《路透》撰寫經濟專欄的哈佛學者 Michael M. Weinstein 指出,國會很清楚在未來 10 -15 年之內,財政將嚴重惡化,削減支出與調高稅收念頭便開始在議員們心中醞釀。「不債留子孫」的念頭感覺上很政治正確,但若大刀闊斧減支,恐怕帶給美國人另一場惡夢。


上周五美國公佈的就業數據優於預期,表現尚可,但同時國內還有 1500 萬名有意願工作者仍處於失業狀態,聯邦政府的減支行動,對勞動市場而言會是幫倒忙。


Weistein 認為,減支要在對的時間點,而現在根本不適合,他舉出四項理由。首先,依照國會預算辦公室公佈的資料,聯邦政府支出佔經濟規模比重雖高,但並不會因經濟衰退而失控暴增。在未來幾年,支出佔比預料在 20% 至 25% 之間徘徊,實在達不到把警報拉響的水準。此外,美國經濟又不是很穩定,這個時間點減支反倒會抑制成長。


第二點,外界稱聯邦債務不斷飆升,佔國民所得比重升至 75% 左右,而且在未來十年內會升破 90% 大關,這樣的數字真是如此駭人嗎?柏克萊大學公共財政專家 Alan Auerbach 教授指出,這種說法是無的放矢,提出這種說法的人要何以證明當債務佔所得比升至 90% 水準時國家經濟會比現在還要糟上許多。


Weistein 指債務佔所得比在觀測經濟景氣榮枯時並不具太大的意義,真正要擔心的是聯邦政府債務成長的幅度是否高過經濟成長的幅度,且國會減支或增稅也拿不出錢來還債才需要擔心。不過,美國很難走到還不出錢的地步,更何況現在美國公債殖利率或發債成本極低。


第三點,嬰兒潮世代的人一批批步入退休的年紀,國家醫療支出也跟著上揚,每位病患的平均就醫成本以很快的速率上升,無論承保單位是私人公司還是公部門都遭遇相同問題。Weistein 預期在未來的 20 年,健康醫療成本佔國民所得比重將從 5% 升至 10%,比起許多富裕成熟經濟體還要高許多。


當然,國會一定要儘快抑制醫療成本上升造成國庫負擔,倘若成功,則可保國庫長年健全、債務比穩定,倘若遲未協調出一個理想的運作機制,則屆時數十億美元的減支對上政府龐大醫療支出更會顯得微不足道。


第四點,政府支出不見得對生產沒有貢獻,如科學研究、邊境/海關檢查、公共衛生發展、法院、水壩、與高速公路興建等,倘若這些佔政府總支出少的項目再縮減,反倒會對經濟產生負面衝擊。現在,美國最大的問題就在國會未能權衡輕重,在美國經濟低迷時減支,卻坐視醫療保險這顆財政毒瘤膨脹而不改革,只會引領美國在十年後步入另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。

《名家觀點》國會腦袋不清楚...美國金融危機遲早出現台達徵信社

債務台北徵信徵信新竹徵信偵探工商調查債務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ovse04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